图说:华东师大博士生周杰获评2021年“最美大学生”采访方针供给(下同)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所以,我特别想用我的专业为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做点事。”说这话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讨生周杰。生于1993年的小周同学,今日荣登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最美大学生”榜单,全国共10名大学生获此荣誉。他说:“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专业的,我想为村里的留守白叟研制一台陪同式谈天机器人,让它们天天跟白叟们说说话、解排遣。”
“我高中时在学习上是个跛脚,理科成果蛮好的,文科尤其是语文成果不抱负。考大学时填的是数学系,没想到一差二错进了计算机系。不过,我其时就立下志趣,已然学了这一行就必定要学得超卓,必定要做出点名堂来。”周杰说,2016年时他以优异成果被保送至华东师大,成为一名博士研讨生,师从贺樑教授。入学后,机器人情感剖析技能在空巢白叟、留守儿童等特别集体中的实景使用,成为师徒二人常常讨论的论题,他们期望让机器人也有“温情”,用信息技能助力社会的扶老携幼。
带着这份科研使命感,周杰全身心肠投入到人工智能情感剖析范畴,要点瞄向了自然语言处理这个国内技能研制的薄缺点。“深度学习、情感剖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非常重要的使用研讨范畴。人工智能范畴的前沿研讨中有许多扎手问题,机器人能否具有情商,这正是我的攻关方向。现在,人工智能在某些使命上功用还不是很强壮。虽然在围棋这类很难的项目上占有优势,但它们都是有清晰方针的,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的仅仅具有更多的算力。机器很难做到触类旁通,它们都是根据很多的练习数据完成生长的。”他说,深度学习现在的长处是机器在部分问题上乃至可以逾越人类,比方人脸辨认、图片分类等,但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愈加杂乱的使命,如认知、推理等范畴取得进一步打破,让机器不仅仅具有“智商”,还可以具有较高的“情商”,特别期望在不远的将来,经过科研攻关能让《超能陆战队》的“大白”走进千家万户,为特别集体供给更多的支撑与协助。
上高三那年,周杰成为一名荣耀的中共预备党员,并取得“浙江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华东师大肄业期间,同学们戏谑地称他现已把奖状拿到手软了:校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取得者、科创达人、2021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累计7次参加国内外闻名大数据发掘比赛,四次取得榜首名,三次取得第二名。读博期间,他还前往加拿大约克大学访学了一年。尤其是在导师贺樑教授以及吴苑斌副教授的指导下,周杰在科研范畴不断打破,这些年里在多个世界闻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累计宣布论文20余篇,其间以榜首作者身份宣布的就有10余篇,且长时刻担任多个世界尖端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还应邀屡次参加相关专业范畴的世界尖端会议并做会议陈述。
2019年,周杰及其团队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等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世界大数据比赛,凭仗超卓体现勇夺特等奖。“这次比赛以‘根据卫星遥感形象和用户行为的城市区域功用分类’为题,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形象。比赛供给55万个样本以及掩盖70个城市的卫星遥感形象和互联网大数据,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可贵的将理论使用到实践的时机。”他说。
“小时候,我常常在山上玩,还爱垂钓,所以,跟村里的同乡建立了很深的爱情。现在我的大部分时刻都是在试验室里度过的,但那村、那山、那河、那人,仍然会萦绕在我脑海里。现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能一日千里,各个范畴相互连接、跨界交融,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着社会变革。”周杰慨叹地说,“在参加情感剖析体系研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相关科研成果将助力孤老智能辅佐、留守儿童陪同、智能对话体系等范畴的开展。情感赋能机器人是一项前沿科研项目,而要让机器人有‘情’,首要就需要我全情投入这项有意义的作业。”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